北京市中医药产业领域政策支持要点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8-20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探索中医药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显著提升北京市中医药产业引领示范、辐射带动能级,北京市及部分区陆续出台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相关概念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及有关国家标准,中医药产业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传统和现代技术方法,从事中药材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使用等相关经济活动的产业体系。上游包括原材料供应和生产设备配套,涵盖种子培育、规模化种植、设备制造等环节;中游承担产品制造与深度加工,从中药饮片到配方颗粒再到中成药的全产品线生产;下游构建多元化市场服务体系,通过医疗机构、零售渠道和国际贸易实现产品价值。

图1 中医药产业链

二、北京市中药产业发展现状

依托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科研资源,北京市已构建起较为完整的中医药产业体系,在全国中医药产业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

在中医药产业规模方面,北京市中医药产业呈现显著的规模优势和集聚效应,截至2024年底全市集聚中药相关企业有204家[1]。北京同仁堂实现营收超过150亿元[2],中国中药控股公司2023年营业额达181.21亿元[3]。

在科技资源创新方面,北京市拥有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医药交叉研究院等科研骨干力量,聚集了同仁堂、中国中药等龙头企业总部,科技创新资源丰富,并有人工智能辅助诊疗、中药配方颗粒等多项先进技术成果落地转化。

在标准体系与监管框架方面,北京市规范了中药产业标准体系,包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导的技术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质量标准,以及北京市地方标准等。截至2024年底,北京市主导制定了41项国家中医药标准,占全国比重32.8%,标准贡献指数达102.3,排名全国第一[4]。监管体系涵盖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等多层级管理机构。

在产业空间布局方面,北京形成“五区协同、错位发展”的产业布局。大兴区作为现代中药制造业核心区,占全市中药产值的43%,聚集同仁堂集团、天士力控股等15家核心企业[5]。朝阳区专注医疗服务体系,建成260多家中医机构[6]。海淀区依托中关村优势,聚集中医类医疗机构188家。昌平区生命科学园集聚120家相关企业。怀柔区发挥生态优势,重点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7]。

图2 北京市中医药产业重点布局情况

三、资金支持政策

1.国家层面

超长期特别国债明确在工业重点领域设备更新中对医药行业骨干企业建设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重大示范项目、淘汰落后低效设备按照不超过批复固定资产投资的15%给予支持。

2.北京市方面

北京市构建了覆盖中医药产业多层次资金支持体系,形成了市级统筹引导、区级特色支持的政策格局,为中医药企业发展提供精准化资金保障,支持内容及标准详见下表:

表1  北京市资金支持政策

表2  部分区资金支持政策

数据来源:

[1]2024年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梳理-药智产业大脑

[2]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

[3]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2023年年报

[4]北京市中医药标准化发展现状

[5]药谷聚焦 | 共探产业创新升级新路径 AI赋能中药产业发展座谈会顺利召开

[6]北京朝阳|医在朝阳,很“中”!

[7]北京怀柔区人民政府

(未经许可  严禁转载)



更多阅读: